Products
华体汇手机版app
网站首页 - 技术文章 - 四川省零碳方案落地:看一个智慧能源系统如何扛起“多能互补“大旗

四川省零碳方案落地:看一个智慧能源系统如何扛起“多能互补“大旗

更新时间:2025-08-01点击次数:87次
四川省零碳方案落地:看一个智慧能源系统如何扛起“多能互补“大旗

引言

随着"双碳"目标的深入推进,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与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的《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》为工业园区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。方案明确提出要"大力发展绿色智能微电网,建立'源网荷储充放'能源供应系统",然而,传统园区的能源管理方式往往存在数据孤岛、调度粗放、绿电消纳不足等问题,难以满足零碳目标的要求。


一、 零碳园区的核心挑战:为什么需要智慧能源管理?

(1)能源结构复杂化:风光储充如何协同?

零碳园区通常包含光伏、风电、储能、充电桩、微电网等多种能源形式,传统人工调度方式难以实现优质运行。

(2)碳排放核算难:如何精准追踪碳足迹?

《方案》要求园区建立碳排放监测体系,但传统方式依赖人工统计,数据滞后且误差大。

(3)电力市场互动:如何参与需求响应和绿电交易?

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,园区需要灵活调整用电策略,以降低用能成本并获取额外收益。

二、华体会app官网EMS3.0在零碳园区源网荷储充中的创新应用

AcrelEMS3.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采用B/S架构,满足分布式电源、储能装置以及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接入和协调控制需求。平台采用“1+N"设计,可以接入数量众多的新能源场站数据,将分布式电源、储能系统、可控负荷、电动汽车充电桩聚合在一起,结合发电预测、负荷预测、电价波动、电网调度指令等情况,灵活调整微电网控制策略并下发给储能、可调负荷等系统,采用“云-边-端"协同策略控制,保障配电网稳定、高效运行。

2.1功能特点:赋能零碳的核心能力

EMS3.0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强大的软件功能,这些功能直指零碳园区的痛点:

(1)全景监测与可视化管理:

 能流大屏/组网拓扑图: 直观展示园区内能源(市电、光伏、风电、储能、充电桩、负荷)的实时流动情况、功率趋势、设备状态、关键指标(如发电量、用电量、SOC、碳排放)。构建虚拟能源网络,让管理者一目了然 。

能源综合报表: 按尖、峰、平、谷时段,分类分项(电网、光伏、风电、储能、充电桩、负荷)精确统计用能数据、发电数据及收益情况 。

图片10.png

 (2)多能协同与智能调度:

 新能源最da化消纳: 结合光伏/风电功率预测(精度>85%)和负荷预测,动态调整策略。通过防逆流控制技术(刚性切断或柔性调节逆变器输出功率),确保绿电优先本地消纳,避免向电网反送电导致罚款(满足“自发自用、余电不上网"政策),典型案例绿电消纳率可达95% 。

 储能经济优化运行:

削峰填谷: 在电价低谷时段充电,高峰时段放电,利用峰谷差价套利。

需量控制: 平滑负荷曲线,降低月度最大需量,显著减少基础电费 。

柔性扩容: 在用电负荷激增接近变压器容量极限shi,储能快速放电补充,避免增容投资或罚款 。

充电桩有序控制: 根据实时电价、电网总负荷、充电需求紧迫度(支持“先入先充"、“竞价"、“邀约"等模式),动态调节充电桩的输出功率或启停,实现负荷的“削峰填谷",降低对配电网的冲击和运营成本 。

图片13.png

(3)精准碳排管理与追踪:

全链路碳计量: 内置2000+碳排放因子数据库,覆盖范围一(直接排放)、范围二(外购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)和范围三(可选,如供应链排放)。可精确追踪到具体产线、设备甚至工序的碳排放 。

碳排热力图/报表: 自动生成碳排放热力图、趋势图及标准化报告,相比传统人工核算,时效性提升80%,满足国内外碳核查(如欧盟碳关税CBAM)和碳交易市场需求 。

图片14.png

(4)虚拟电厂(VPP)与市场互动:

资源聚合: 将园区内分散的可调节负荷(如柔性生产线)、分布式电源(光伏、风电)、储能系统聚合为一个整体 。

参与电力市场: 接受电网调度指令,参与需求响应(DR)、调峰调频辅助服务或电力现货市场交易,为园区创造额外收益 。

图片15.png

5) 安全可靠运行保障:

并网安全监控: 实时监测电能质量(电压、谐波、频率)、实施防孤岛保护,确保新能源安全并网 。

智能预警与运维: 基于AI的设备状态分析,预测潜在故障(准确率>90%),实现预测性维护,减少突发停机(案例:变压器故障率下降60%)。支持智能巡检(可集成机器人),降低人工成本(案例:运维人力减少45%) 。

多重安全防护: 从设备层到平台层,采用数据加密(SSL)、身份认证、访问控制等机制保障信息安全 。

三、相关硬件配置

四、总结

华体会app官网EMS3.0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以其先进的源网荷储充一体化管理能力,已成为园区实现零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,该系统将为更多工业园区提供低碳转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,助力"双碳"目标如期实现。

© 2025 hth体育官网登录 版权所有
沪ICP备05031232号-15 GoogleSiteMap 技术支持:制药网    管理登陆    总访问量:579256
Baidu
map